初春养生之春捂
时间:2016年01月12日 人气:...

   立春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"""开始"的意思,自秦代以来,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。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,春是温暖,鸟语花香;春是生长,耕耘播种。 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,都被称为春天。

一年之计在于春,可见初春养生的重要性。那么春季如何养生呢?初春时节,万物更新,春季的养生保健也会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。春季养生记住六个字:春捂、养胃、护肝

 

乍暖还寒须“春捂”。

“春捂秋冻、不生杂病”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,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,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,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,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。

所谓“春捂”就是说春季,气温刚转暖,不要过早脱掉冬装换春装,预防倒春寒。由冬季转入初春,乍暖还寒,气温变化大,俗话说“春天孩儿脸,一天变三变”,过早的脱掉棉衣,一旦气温下降,就会难以适应,使身体抵抗力下降。病菌乘虚而入,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。特别是小孩子、老人或体质较弱者。

那“春捂”到底要捂哪里呢?春捂的重点在于背、腹、足底。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“阳脉之海”——督脉,减少感冒几率;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。此外,有句俗语叫“寒从脚下起”,脚下神经末梢丰富、敏感,做好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。

养胃:酸少甜多食粥。

中医养生认为:“春日宜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。” 春天肝气生发,应少吃具有收敛作用的酸味食品,肝在五行属木,脾属土,肝木克脾土,所以开春以后要注意脾胃的保养,甘甜之味适当摄入可补益脾土。故饮食最好少食酸辣,稍偏甘甜较为合适,比如山药、百合、木耳等。而中医认为,粥类饮食最养脾胃,如果平时感觉胃脘隐痛,食欲不太好,容易口干咽燥,甚至形体消瘦、舌红少苔,那么不妨吃些山药百合大枣粥。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;百合清热润燥;大枣、薏苡仁健脾和胃,诸物合用有滋阴养胃、清热润燥的作用。如果因心情不好而引发胃部不适,建议吃些木耳炒肉片。黑木耳益胃滋肾、调理中气,与猪瘦肉合用,可补益脾胃、调理中气。

春季养生养肝护肝为先。

中医理论认为肝脏与“木”相对应,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,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。因此,初春养生以养肝护肝为先。

春天肝气生发,肝在情绪主怒,所以很多人会在近期出现火气渐长,爆发指数增加。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,应注意调控情绪,多听笑话,多看喜剧,保持情绪通畅,保持好心情,防止肝郁气滞,让今年有一个好的开头,并顺势保持下去。乐观开朗——有利肝气生发顺调心情舒畅乐观使人健康。要学会制怒,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,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、乐观开朗、无忧无虑,从而使肝火熄灭,肝气正常生发、顺调。

养肝护肝还要做到:多喝水以防止毒素损害肝脏;少饮酒以利于肝脏阳气升发。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,多饮会伤肝,若超过限量,就会影响肝脏健康,甚至造成酒精中毒,危及生命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此外,适量运动促进肝脏气血通畅:春季是万物萌动的大好时节,也是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。在春季开展适合时令的户外活动,如散步、踏青、打球、打太极拳等,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,促进吐故纳新,强身健体,又可以怡情养肝,达到护肝保健之目的。

服饰宽松利于肝脏气顺血畅:春阳生发,人体亦然。古人云:宽松衣带,披散头发,形体得以舒展,气血不致淤积。肝气血顺畅,身体必然强健。

早睡早起不恋床。

祝君健康!!!!!!